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运动物体的电气力学”的理论,即今天为世人所知的特殊相对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相互等速运动的观测空间中观测相同的光,其传播速度即使同样为c(=300,000km/s),被观测到的频率会有所不同。并且,物体的长度会因为观测空间不同而有所差异。 他推导出的理论是“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即所有坐标系都是相对的”。
电磁场的能量流动以及马达、发电机的原理
在宇宙空间中,电磁波为光的一种,是能量的搬运载体。 该能量流动的相关理论是由英国的坡印亭提出的。 即:能量流动的密度P为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的矢积。
可以说该理论公式比爱因斯坦的 更简化。
图2 通过空隙,转子上的电磁扭矩和定子 上的电磁扭矩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通过空隙传送动力。
但是,电线不只是让电流通过,对其周围的磁场或电场的状态多加钻研的话,就可以使导体(物体)的一部分旋转起来。马达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此现象。 因此,再深一步解析计算的话,我们可以得知即使没有导体,改变磁体也会产生电场,使马达运转起来。图2 显示的是典型的电磁马达的构造。这里就显示了定子和转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图3 磁场作用下的扭矩产生
使其旋转起来可以解释为有切线力作用于转子的面,使输出轴转动。 如图3(a) 所示,可将其作为磁力线、电力线的张力进行说明,按照麦克斯韦的应力张量的想法,可以与坡印亭的矢量相结合。
图3(b) 显示的是使用磁力线的马达、图3(c) 显示的是电力线马达的情形。 坡印亭试图把自己的理论与马达结合到一起,留下了许多思考的成果,但最终没有成功。 坡印亭理论中的能量流动速度不取决于坐标系而是与光速c相同,但其大小却因坐标系的不同而有差异。这是一项使两个坐标系的差流过真空的、机械式的工作。
此学说是由笔者提出的。即,
(定子坐标系的Poynting vector)- (转子坐标系的Poynting vector)= 动力矢量
定子与转子之间有空间。此空间称作空隙(air gap)。电磁能量虽然可以通过此空隙,但由于空隙被空气等气体充斥,因此具有真空性质。 在此,进一步思考,即真空是可以传播动力的,而动力是机械式工作的源泉。从相对论的角度来说,光速c不会随着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单位时间所对应的能量流有所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观测值的差可以被解释为动力。 若此动力为正的,旋转机械即为马达,若动力为负的,即为发电机。也可以说现在的水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利用的就是此理论。
由于狭小空隙引发的思考
转子铁心与定子铁心之间的空隙(air gap)即使短小也没有问题,基本上只要与机械部分不接触的话就可以。其理由是,越短的话,空隙的磁场就越强,所传递动力的密度就会增加。图4(a) 所示的照片是非常特殊的鼠笼型感应马达,其空隙是一般的马达1/10左右。此类马达比较特殊的地方如下。
马达齿的形状呈Y字型,作为感应式机械例外地如图4(b) 一样集中缠绕。
马达的极数比马达齿的数量多。
图4 采用了同样的短小空隙与 复杂构造的二相马达。 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英国VTOL 战斗机导航系统的伺服马达。
在鼠笼式诱导马达中,如果空隙过于狭小的话,在狭槽中空隙磁通量的脉动的作用下,会产生损失(漂游负荷损失),而此类马达由于定子和转子在极度细密、复杂的运转状态下,能够减少漂游负荷的损失,因此将空隙设置的比较狭小。 然而,电气马达并不是进一步减小空隙,在润滑油的作用下就可以平稳运转的。这就是与内燃机的不同之处。
巧用空隙长短的SR马达以及今后的课题
图5 SR马达的铁心横截面以及大型SR马达 在制造中的绕线工艺
开关磁阻马达(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就是利用空隙的长短产生扭矩的。铁心的横截面以及绕线的场景如图5 所示。 此类马达与上述的特殊感应马达相比构造极为简单,但发挥驱动控制功能的电路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非常具有考察价值。
永磁式的旋转机械制成马达或发电机是很容易想象出来的,那么,不使用永久磁铁的旋转机械是否能制成发电机呢? 使用电刷和整流器方式的发电机当中有一种是自励式发电机,可以很好地使用铁心的残留磁力。
连接到送配电系统上的鼠笼型感应马达可以作为发电机使用,单独的话无法称为发电机。 SR马达既不使用永久磁铁也不使用整流器,具有可以单独发电的稀有构造。英国的Nidec SR Drives从很早开始就进行各种试作和开发。虽然需要进一步追求其可能性,相对于简单的马达构造来说,驱动和控制系统较为复杂,需要人工智能。这就是技术上面临的新课题。
磁悬浮新干线的物理学意义
事实上,磁悬浮新干线向我们讲述了电磁马达的科学意义到底有多大。 地球坐标系与车辆坐标系的相对速度越大,就越能增大通过空隙被运送的机械动力。 磁悬浮新干线在磁场推斥力的作用下,使车体上浮的同时,发挥驱动力的作用,使车体高速行驶。
没有空隙的马达
图6 进行波型超声波马达及其原理: 在压电陶瓷的椭圆运动及摩擦的作用下产生扭矩。
我们在强调原则的同时又在阐述例外的情形,这或许会有些不恰当,但超声波马达确实不需要空隙。超声波马达是由指田年生发明的,如图6 的照片和图示所示,是由压电陶瓷与转子面相接触产生摩擦力,在此摩擦力作用下运转的马达。 超声波马达出现的意义在于可以在电磁马达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是在驱动控制技术领域扮演一种补充角色的重要马达。在下次专栏中,我们会具体阐述超声波马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