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400-870-7987
(7*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公司公告
     行业新闻

    联系方式
上多川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港路333号
电话: 021-58800102
手机: 13391129377
邮编: 201206
邮箱: info@shangduochuan.com
网站: www.shangduochuan.com.c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跨越“大工业自动化”的升级

发布时间:2019/8/26 17:04:33  来源:工控网  浏览次数:2337  返回前页
“和利时”三字,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之简称,之所以倒序,是因天地既定,人应为先。此为和利时的“人设”。 从1993年成立至今,和利时的创业、上市、集团化发展,离不开许多人共有的天时和地利,更离不开和利时独有的人和,而人和之“硬核”自然是其掌舵者,如今的掌舵者是邵柏庆。 掌舵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自动化的标杆企业,既要高度,也要跨度。在产业融合、升级大势下的当今,正需要类似高度和跨度的榜样。为此,gongkong ®总裁潘英章先生专门拜访了和利时集团董事长邵柏庆先生,通过与邵柏庆的深入交流,我们希望探明一家业界领先的企业是如何炼成的,更希望对处于逆境或困境的中国企业发展带来些许启示与借鉴。 天时:顺势、取势 潘英章:我们都知道,和利时的初始团队来自于研究所的一个科研课题组,当时是一个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事业部。这种转变代表了当时产业市场化的一个分支,和利时是这一分支的优胜者,这种出身也决定了和利时独特的基因。能发展成为国内自动化标杆企业,和利时的这份独特基因是什么? 邵柏庆: 首先,和利时是从研究院所转变过来的,创业团队来源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创业阶段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掌握的工业领域自动控制核心技术以及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团队。 一方面,集团现任高管中,大多数具有研发背景,他们很好地延续了团队的领导风格,延续了和利时重视技术研究、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一线人员也以技术人员为主,创新的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保证了创新文化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同时,由于公司所在业务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国际巨头,竞争力主要支撑是核心技术和产品实力,所以从成立之初,公司便开辟了一条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替代进口的路线,这也铸就了和利时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基因和企业文化。因此,无论行业和市场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 潘英章:回顾26年的发展历程,和利时赶上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有人说在那样的好环境里,只要企业有一技之长,都能取得良好发展。可是,当许多产业规模化扩张趋缓甚至停滞时,企业发展不但要比竞争者更优秀,还要更理解客户需求。而您恰恰赶上了后者,和利时过去含着的技术“金钥匙”可能不够用了,和利时如何应对? 邵柏庆: 的确,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成就了和利时的过程控制和信号控制两大业务,前者服务于我国过去快速发展的重工业建设,后者服务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中的轨道交通建设,和利时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做到了在各自领域的领头羊位置。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基建已经具备很好的规模,许多行业的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尾声,结构优化、存量升级成为当下趋势。 对我们的自动化而言,过去几年有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客户从对单一控制系统的投入,转向更多地关注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效益,因此带给工业自动化技术上的变化是,我们不仅需要把DCS、PLC等产品做得更好,还需要考虑将IT和OT技术融合。 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也在改变,自动化企业必须紧随其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紧随这一变化,和利时的能力也必须随之提升。和利时的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自动化系统提供商逐步升级为智能生产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从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升级成智能制造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所以,2019年我们提出了“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战略方针,致力于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为业务特点,实现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可信,围绕“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的业务核心,积极打造控制的智能化和生产管理的智慧化。 我们希望通过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利用集团下不同专业公司现有的软硬件产品,以及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以此培育更多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并实现数字化升级。 潘英章:我非常认同和利时的这一转变,我也看到了许多企业在试图做这样的转变,但俗话说知易行难,因为这意味着跨越或突破,要么跨入别人领域,要么自我革新。和利时如何整合既有的技术基因和市场优势,来实现这一转变? 邵柏庆: 事易时移,要生存,就不能墨守成规。我们的战略布局是随着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转变,之前和利时致力于自动化领域的深耕,以硬件产品研发为主,而目前则将重点放在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上。 2018年,和利时提出了“3+1+N”战略,“3”就是和利时的三大核心业务(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医疗大健康)。“+1”是将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的智能制造技术,赋能和利时三大核心业务,提升公司方案水平和实施能力,推动集团现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N”是通过开发面向工业企业用户、APP开发者、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四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集成开发平台,赋能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形成,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除了这个“3+1+N”战略,我们还在打造“大工业自动化”的概念,面向工业企业,和利时将整合集团旗下各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运营的全周期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寻找优质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寻找最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和集成方案,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地利:延伸、纵深 潘英章:说到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其实和利时的三大主营业务覆盖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这又是和利时的独到之处。但当和利时提出“大工业自动化”时,反而颇具挑战性,因为和利时长于过程自动化和项目型市场,而疏于离散自动化的产品市场,和利时想要打造“大工业自动化”,需要如何部署? 邵柏庆: 首先,我们深知,面向产品市场的时候,树立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对于和利时来说,我们会找准目标市场,把市场需求与企业优势相结合,进而做好品牌定位。一方面,我们会通过有效对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和利时;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与行业和地方开展合作,例如,基于宁波完善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去年和利时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球总部放到了宁波。借助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更快的了解中小企业转型的难点,以及未来双方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 其次,针对离散自动化行业,我们有两个专门的公司关注,目前重点推进的是中医药配药、海底捞配锅机等项目。以海底捞为例,为满足海底捞千人千味道的需求,和利时与海底捞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满足私人订制个性化锅底要求的自动配锅机,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真正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无论是中药配药还是海底捞,这些都是以前在行业中不存在的方案,我们希望依托于和利时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与客户一起进行合作,基于现有的工艺,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案,最终解决行业痛点。 除此之外,“大工业自动化”也对业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真正减少客户支出成本,提升效率。因此,为完善“大工业自动化”,和利时积极筹备与之相对应的技术研究,整合资源成立专业的信息安全研究院、智能制造中心等,近期更是并购了一家设计研究院,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帮助传统业务在面向用户需求时,可以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潘英章:有意思,和利时这是在依托自己的项目品牌来做产品市场,更有意思的是,和利时另辟蹊径,把离散智能化应用延伸到了2C(个人消费)领域,都是智慧之举。在和利时的3+1+N战略中提到了工业互联网,面对这样的国家战略,许多包括和利时在内的业界头部企业都已投入其中,和利时的平台进展如何? 邵柏庆: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个浩大的工程,因此和利时成立了专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整合IT、大数据、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推动产品发展。在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孵化后,集团率先在企业内部各个团队中使用,先以自己的技术和方案为基础推进自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3+1”。然后为更多的大中型集团、行业领导者和中小企业构建服务平台,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N”。 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智能制造技术,和利时赋能于用户,促使用户原有生产过程或制造模式的改进、思维模式的转变、组织模式的变革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和利时的“中药调剂云平台”实现了处方管理、调剂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模块的智能化,提高了中药的配药、取药效率,解决了中药的标准化和剂量准确度问题。 人和:管理、人本 潘英章:技术需要理性,而管理关乎人性。面对一家技术型公司,一家上市公司,一家集团化公司,如何确保和利时的协同、高效运转,既满足资本市场,又领先于行业市场? 邵柏庆: 首先是公共服务方面的体现,作为一家集团化的公司,我们希望各个公司都能够在集团高的品牌起点上进行发展,所有公司都可以共享集团的资源,以低成本享受集团服务,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专注于本身的业务工作。例如,和利时将在慈溪打造智能制造生产服务基地,这是由集团统一规划的智能制造样板工厂,未来将向全世界开放展示。 其次是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合作,集团成立了相关的研究院,邀请国内外大的研究院所、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与和利时业务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其他超前技术的研究,集团内各公司可以共享技术研究成果。 最重要的是和利时一直以来都在贯彻“以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视企业业务增长与人才工程建设并重。此外,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在细分领域设立专业公司,也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舞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给专业的团队搭建独立核算的创业平台,使员工的能力得以最大化的施展,这也是我们管理企业的一种有效方法。 潘英章:过去,和利时取得了目标市场和产业界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未来,您希望将和利时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邵柏庆: 首先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要对员工好,对外要有社会责任,我希望和利时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形象都能够以合理、合法、合乎道德的方法稳步发展。 其次,要根据政策导向丰富产业结构及业务范围。近年来,国家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利时已提前布局,并通过信息安全研究院逐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为用户提供工业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国家大力发展的节能、环保、大健康产业,我们成立了智慧能源公司,发挥和利时多年的研发实力和产业理解,从自动化角度出发,对行业进行深入探索,致力于让和利时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标杆企业。 最后,我希望和利时更具国际化的竞争优势。在和利时成立之初,国内自动化行业以进口产品为主,随着我们多年在技术自主化研发上的不断探索,已逐渐改变了大型火电、核电、高铁、化工与石化等领域被国际大公司垄断的竞争格局。另外,我们的友商都是一些百年以上的国际企业,这决定了和利时想要生存,就必须追求世界品质,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为用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在和利时海外业务规模、新技术融合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的未来,我希望和利时的海外营收可以达到整体营收的50%,真正学会“两条腿走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视点 技术型的和利时,技术型的邵柏庆,同行20多年,邵柏庆与和利时已融为一体。采访邵柏庆,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虚幻的概念,邵柏庆一方面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劳模”理念,在自己的领地把自动化做到持续领先,同时又极具智慧地布局着别人的领地和全新的领域,以应对充满挑战的未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对和利时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和利时的发展,给占得同样天时的同行提供了参照,如何把脉大势,如何利用各自不同的地利和人和,御风而行、升级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
网站首页  |   关于上多川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客户服务  |   库存产品  |   资料下载  |   经销商专区  
上多川集团公司 版权所有©2020    沪ICP备1904292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262号